老一辈求索大地 新青年接续奋斗
——震防中心青年学习胡聿贤院士奋斗故事
发布时间:
2021-11-26
来源:
党委办公室
浏览量:
1982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16日,震防中心赵凤新研究员为地震区划部青年作“讲述老一辈科学家故事 发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专题讲座,通过讲述导师胡聿贤院士一心报国坚守科研一线的先进事迹,弘扬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引导中心青年勇于走在时代前沿,担当作为,在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
胡先生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与钱学森等十几位忠于祖国的中青年学者同船回国。回国后主持结构理论研究,而后转入地震工程研究,并长期在这一新的领域内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和科学实践,创立了我国地震工程学科。从1962年广东河源地震以来,国内大部分破坏性地震的现场都留下了胡先生的辛勤足迹。早年的地震现场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大部分调查工作是步行完成的,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家常便饭。即便如此,胡先生依然走遍震区的城市和乡村,不放过任何一例值得研究的震害现象;他在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测绘和分析,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归纳出新的研究课题。2008年汶川地震时,胡先生以86岁高龄亲赴汶川地震现场指导工作,因为他深知,通过震害调查,我们可以运用取得的成熟经验和知识,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抗震设防标准,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胡先生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地震工程研究与开拓的科学家精神永远值得青年地震工作者敬仰与学习。
伟大精神历久弥新,最终要靠一代代的青年以笃实的精神接力践行。地震区划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深入交流研讨,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将老一辈地震科研工作者高尚的品德与崇高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面向国家需求,始终站在科学前沿,立足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做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进程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
此次学习是中心加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建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具体举措,通过发挥专家领学作用,引导中心青年科技人员敢于创新、接续奋斗,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切实把个人追求融入到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去。